放射性肾炎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,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 2500rad(25Gy)以上,属于非炎症性缓慢进行的肾脏疾病,在1952年由Kunkler等发现。放射性肾炎有什么临床特点?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。
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。接受照射剂量较小者其潜伏期较长,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轻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。
急性放射性肾炎:常于接受放射线照射后6~12个月才出现明显肾炎症状,其原因未明。在潜伏期,可有轻度蛋白尿和高血压,发病常较急骤,出现呼吸急促、头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和极度疲倦。此后出现水肿、中度或重度高血压、心力衰竭、贫血、蛋白尿(多数<2克/天但偶可高至4~5克/天),可有管型尿和镜下血尿,并有进行性氮质血症。
可从急性放射性肾炎发展而来,或接受放射性照射经数年甚或10年后发现慢性放射性肾炎。早期常无明显的急性放射性肾炎病史,其临床表现可类似慢性肾炎,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。部分病例可发生肾病综合征,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,可出现或不出现高血压。
卧床静养肾炎患者应卧床静养,其用药原则是早期饮食清淡温和, 并且预后是很不理想的生活要有规律,氨基糖类抗生素和X线造成影剂等肾毒性药物在血中潴留避免劳累,CAPD特别适用于老人、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小儿患者或作动静脉内瘘有困难者不要受凉受潮湿。
生活保健 147094阅读
生活保健 117118阅读
生活保健 18366阅读
生活保健 163335阅读
生活保健 193854阅读
生活保健 190985阅读
生活保健 55816阅读
生活保健 146486阅读
生活保健 59235阅读